延續(xù)歷史文脈
黃河
擦亮嘉應名片
一座嘉應觀
半部治黃史
傳承 保護黃河文化
傳承 保護黃河文化
嘉應觀作為中國黃河文化的重要標志,文物、文史和文化價值受到學界的廣泛追崇。是大美黃河留給后人的一處伊甸樂土,更是代表了中華民族與黃河母親共處共生的精神境界,從先秦到解放前的兩千五百多年,人們說她是三年兩決口,百年一改道。很久很久前,我們是大禹歷經十年堅辛,平治水土,我們從她的懷抱中得到了肥沃的土地與文明的種子,后來,我們是西漢的賈讓,東漢的王景,面對每七年就要決溢一次的局面,我們滯洪改河,筑渠分流,繕完故堤,她終于安詳?shù)某了税税倌辏搅怂未?,肆虐的洪水使得民不聊生,這時,我們是范仲淹,是郭守敬,我們是修范公堤,筑京杭大運河,盡管如此,在進入明朝后的276年間,人們所經歷的自然災害中,一半又都與她有關,我們化作潘季馴,束水攻沙,畫下了《河防一覽圖》,再到后來,我們是康熙,是康熙的哥哥牛鈕,是雍正,也是嘉應觀里的蛟龍碑,在蛟龍碑文上,雍正記述著對黃河的深切情感,“河漲河落維系皇冠頂戴,民心泰否關乎大清江山”這座如同皇冠頂戴的御碑亭,將兩位清朝統(tǒng)治者的命運與黃河徹底維系在了一起,傾注了幾代帝王的重視,在他們心里,守得住黃河安寧,才擔得起這份頂戴江山。
自此,我們的母親河連續(xù)十九年從未斷流,九億畝耕地靠它灌溉滋養(yǎng),四億多人口在他的庇護下安居樂業(yè)。無數(shù)人的血與決心,讓不羈的黃河實現(xiàn)了七十年伏秋大汛的歲歲安瀾。黃河寧天下平,一部五千年的治黃史,寫滿了華夏兒女的奮斗與榮光,我們也終將與我們這位母親一起,共寫下這份海晏河清的未來,講好黃河故事嘉應觀篇章,延續(xù)歷史文脈,擦亮黃河文化的嘉應觀名片。
黃河最美聲音的傳播
黃河泥塤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。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樂器,人們賦予了它太多的內涵:尊貴、高雅、凝重、厚德……。捧起一枚古樸典雅的塤,就好比捧起了中華五千年的滄桑;吹奏一曲渾厚幽怨的塤曲,就好比吹出了華夏負重致遠的剛強。
掃碼關注我們
獲取更多信息